神奇的魔法和互动串联个别独立的六个片段 |
 |
当串场巫婆说「我是一个巫婆,而且是一个有经验的巫婆,所以—我的名字叫做…巫顶!」让所有的孩子和大人,不自主的就进入了魔法与想象的世界。
|
|
舞蹈肢体剧场《动作与声音》 |
 |
没有语言,将身体控制的游戏编入舞蹈,结合各国的民族舞蹈,如斯里兰卡的猴子舞、澳洲毛利舞、台湾山地舞、现代街舞等,由最简单的台湾儿歌及犹如母亲心跳的敲击音乐陪衬,引导观众进入单纯而充满爆发力的劲烈活力,让人不由自主的想和台上演员一同节奏摆动。
|
|
可爱的外星宝宝《小口袋》 |
 |
以弹性布作成的「小口袋」,竟然有了生命,不但活泼乱跳,变化各种形状,配合灯光的照射,配合着音乐舞动、延展,幻化出不同的形貌,七彩「小口袋」,看起来就像一个可爱的外星宝宝,各种可能创意变形,启发小朋友的想象力与创造力,「动态雕塑」的美学观念营造剧场空间的无穷性。
|
|
道具最简单却最爆笑的经典《起床号》 |
 |
取材于每人生活中会发生的情况,将「赖床」发挥最大的创意。精简的道具,演出最爆笑的桥段,让全场在哈哈大笑中,培养孩子自主的良好生活习惯。结合计算机动画,使用哑剧、与精准的肢体动作,配合多媒体影像,创造出空间的创意与无限想象。「赖床」和「起床」间,展开了一段令人喷饭的挣扎及对抗。
|
|
纽约时报评论:「跃动的书法」《欢乐中国节》 |
 |
创意结合「传统彩带舞」与「现代黑光剧」,搭配陈扬「欢乐中国节」的音乐,使全场洋溢浓浓的节庆气氛。黑暗中呈现美丽色彩的线条流动,展现东方文化内敛沉稳的浓郁情怀。1999年在纽约演出完获得10分钟不间断的掌声,还获得当地媒体赞叹「不可思议的感动,如同会跳舞的书法」的评论肯定。在澳洲文化协会作录像带放映时,还赢得在场贵宾一致起立鼓掌致意。
|
|
童年往事《八岁一个人去旅行》 |
 |
台湾知名作家吴念真先生文学作品改编,将文字的韵律转化为戏剧节奏,成功地让儿童剧场呈现文学的风韵。故事叙述知名导演吴念真八岁时,一个人从瑞芳坐火车去宜兰找姨婆拿雨伞的故事,结合多媒体影像、真人与布偶同台演出,配合吴念真导演亲自配音演出,带给所有观众回到一九六○年代台湾,生动的表现出早期台湾人情味与生活风貌,提供儿童剧场观众一个立体且富想象力的视觉空间,享受最纯真自然的感动,并给予孩子勇于面对挑战的勇气真人与布偶同台演出,给观众一个立体且富想象力的视觉空间。
|
|
令观众欢动尖叫的《神奇黑光棒》 |
 |
黑暗中,跳动活泼的黑光棒棒犹如精力无穷孩子一般,忽而花朵、忽而闪电、又会变成超级舞者与运动员,让孩子在目不暇给的视觉引领下,体验一场前所未见的剧场震撼与惊喜。堪称道具最「稀奇」。用水电工程包冷气的泡棉管当道具主角搭配黑光,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意共舞,让孩子感受前所未见的惊喜。
|
top |
|